第174章 榷场_我家父皇爱修仙
笔趣书阁 > 我家父皇爱修仙 > 第174章 榷场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174章 榷场

  第174章榷场

  一场大战过后,虎贲营原地休整一,除了留下部分守军留守镇川堡外,其余都返回了弘赐堡。

  此一战,虎贲营虽斩获颇丰,但自身损失也不,全军共伤亡四百三十二人,最精锐的第一千总部第一司减员近三分之一。

  一场盛大的欢迎场面自不用提,回到弘赐堡后,朱载壡除了让部下立刻休整外,便是四面派出探子,侦查俺答本部的情况。

  毕竟占了对方这么大一便宜,还顺手干掉对方两个儿子,朱载壡不用怀疑对方接下来会采取什么激烈的报复手段。

  不过探子传回来的消息,倒是让朱载壡提着的一颗心稍微放下了不少,俺答进攻瓦剌的战役进行的不是很顺,双方陷入僵持,俺答一时半会儿是顾不上给自己儿子报仇的事。

  吃了这颗定心丸,朱载壡一面让部下抓紧时间休整,一面展开第二轮招兵。

  当然,朱载壡明白,光凭他一个弘赐堡是对付不了整个蒙古右翼的,要想真正抗击俺答,至少需要把整个大同的资源调动起来的。

  而巧合的是,这,新任大同知府也亲自到了弘赐堡。

  看见张居正上门,朱载壡先是一愣,却也不惊讶,关于张居正的履新,杨博来的时候就跟朱载壡过。

  一个前途十分光明的翰林院庶吉士突然调到边疆做了一个知府。这是谁的手笔?朱载壡心里自然门清。

  不过对于皇帝老子的这个安排,朱载壡还是很满意的,毕竟现在的大同镇里,武将开始慢慢成长起来,但文官,尤其是精英文官还是非常稀缺的,张居正的到来正是其时。

  朱载壡屏退众人,签押房内只剩下朱载壡、杨博、张居正、卓一凡等四人。

  张居正首先给太子殿下行了君臣大礼,

  “臣,大同知府张居正,参见太子殿下。”

  “太岳,快快坐下。”

  朱载壡持着张居正的袖袍,让他坐在自己下首,杨博和卓一凡在张居正对面依次坐下。

  张居正朝着对面的杨博拱了拱手,“属下见过中丞大人。”

  两人职位上虽属上下级,不过杨博从打与张太岳见第一面,就对这个年轻人印象非常深刻。

  在张居正的身上,他完全感受不到一个下属面对顶头上司的拘谨与卑微,而是隐而不发的傲气与自信,这不是一般人可以具有气质,想来不是个蠢材便是一个才。

  显然,杨博可以清楚的感觉到,眼前这个青年属于后者,收敛心神,杨博问道:

  “张知府风尘仆仆而来,莫不是府城出了什么要事。”

  张居正答道:“中丞大人不必心忧,大人离开巡抚官邸这些,大同城里一切无恙,各类公文案卷属下也都带来,中丞大人若有觉得处理不当之处,属下回去立刻整改。”

  “哦,”杨博微微一笑道:“想来以太岳的细致与能力,必然处置妥当,案卷本官就不看了。”

  “属下谢中丞大人信任,”张居正将目光撇向杨博右手边的卓一凡,拱手道:

  “想必这位就是卓先生吧。”

  卓一凡一张胖胖的圆脸呵呵一笑,“早就听闻过张神童的大名,今日一见,果然风采非凡,让人耳目一新。”

  张居正连连摆手道:“卓先生玩笑了,虚名而已,太岳这些日子见到卓先生在弘赐堡所作之事,深感与卓先生相比,太岳还有许多需要学习的地方。”

  卓一凡被人这般一捧,心中不由得意,不过脸上欢喜,嘴上却谦虚道:

  “太岳先生过誉了,过誉了,”

  朱载壡在上首听着他们之间的寒暄,倒有几分猜出张居正此行的来意,不动声色问道:

  “太岳此行是有父皇的旨意要交代吗?”

  张居正转过目光,正色道:“不瞒殿下,臣正是接到皇上旨意,让臣到这大同镇来好好辅佐殿下。”

  果然猜的没错,朱载壡饶有兴致的打量的张居正,问道:

  “那让本宫猜猜,其实在你心里,是不愿意来的?”

  众人有些愕然,皇帝让年轻大臣投入东宫门下,这是要重点培养的意思,毕竟潜邸之臣这条快速通道很窄,不是谁都能上的,怎么会有人不愿意呢?

  张居正抬头看着太子殿下,认真道:“是,臣不愿对殿下谎,臣一开始心里的确是不愿意,就如那日在翰林院一样。但这些日子,臣亲眼见到令下改革卫所,收纳流民,重练新军,击溃蒙鞑,无论哪一桩哪一件都让臣叹为观止,自叹弗如,殿下纵多能,勋懿绝世,臣愿加入东宫,襄助殿下建不朽之元功,行万世无疆之休,”

  杨博和卓一凡相视一眼,真不愧是翰林院出来的,马屁拍的也能这般不同凡响。

  朱载壡眉毛不由一弯,张太岳愿意加入自己门下,他自然没有不收的道理,不过在此之前,他倒是动了考考这个家伙的心思,

  “太岳,你愿意加入,东宫大门随时对你敞开。现在鞑子被打退,伱觉得我们下一步该怎么办?”

  张居正微微一愣,明白这是太子殿下在考教自己的意思,略略思忖后答道:

  “殿下,臣认为,前日一战,明军大获全胜,虽然可贺,却也埋下隐忧,俺答连日新丧二子,想来不日会尽起国内之兵,入寇我大同边防,所以臣建议,应该尽快在大同镇推行军改,以虎贲营为模板,训练新军,以备边境之患。”

  朱载壡暗暗点头,倒是和他想到一块去了。

  张居正顿了顿,接着道:“但殿下,此法虽是妥帖,却不是长治久安之策,若要完全解除俺答入寇之威胁,臣认为首要去蒙古各部对我大明敌视之心,与蒙古交易之榷场不能再继续封闭下去了...”

  到这里,张居正突然停住,拿眼瞟着太子殿下。

  朱载壡明白张居正的意思,嘉靖一朝,尤其是庚戌之变之前,大明国策对于蒙古都是采取贸易封锁。

  关于这项国策,若有妄有异议者,一般不会有好下场。后世由徐介和张居正主持的俺答封贡也是在嘉靖死后进行的。

  这样的贸易封锁政策,朱载壡很难去评价它的好坏,但是有一点,朱载壡是深信不疑的,那便是:

  自由贸易可以,但再此之前,得打服对方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bqsge.cc。笔趣书阁手机版:https://m.bqsge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