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十一章:周文王,天子冠冕,文_盘点帝王扮演者:老戏骨们杀疯了
笔趣书阁 > 盘点帝王扮演者:老戏骨们杀疯了 > 第三十一章:周文王,天子冠冕,文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三十一章:周文王,天子冠冕,文

  大清。

  乾隆帝看着光幕,没来由的感觉到一阵心酸。

  光幕所演绎的那部分内容明显不是真正的历史,真正的历史哪有什么妖怪鬼怪哪有什么卜算能算出来虚影的啊?

  这分明就是杜撰!

  但为什么别人的杜撰就像是神话传说一样,一眼就能看出来是杜撰,而且其中的形象那么的正面?

  而自己却要被后世人造黄谣?

  当真是没有天理!

  分明都是帝王,这不明显是在厚此薄彼吗?

  “和珅。”

  “你对光幕当中演绎的周文王有什么看法?”

  和珅缩在角落里,一言不发。

  毕竟他也算是乾隆肚子里的蛔虫,乾隆所能想到的,他自然也想到了。

  明明都是杜撰,一个是正面形象,另一个却是一副花花公子,浪荡模样。

  皇现在肯定心里不平衡。

  他可不想触这个霉头。

  但现在话已经落到了他头,他却不得不回答。

  “皇依奴才看,这分明就是杜撰,子虚乌有的事。”

  “大周历史记载的清清楚楚,周朝由周武王姬发创建,周文王只不过是武王所追封。”

  “虽然殷商的确因文王而覆灭,但建立周朝的其实是武王姬发。”

  “而如今光幕当中所演绎与史实不合,应当是后世人的杜撰,这些杜撰的内容,陛下又何必放在心?”

  乾隆看着唯唯诺诺的和珅,轻轻咳嗽一声。

  “正因为是杜撰,所以朕才更加心。”

  “你说,光幕演绎朕的事迹的时候,那些东西是不是杜撰?”

  “为何文王的杜撰,他是圣明君主,而朕的杜撰,却是浪荡公子?”

  “根源所在何方?又有何差异?”

  和珅微微颔首,他现在已经知道了,乾隆皇帝并不关心光幕当中的杜撰内容。

  他关心的是如何能让自己在后世人的杜撰杜中也成为一个正面形象。

  “皇,依奴才之见,您身为一国天子,必然是当世人议论的焦点和中心,这一点推脱不得,也根本没有办法解决。”

  “但是臣有一妙计,可解陛下心头之患。”

  “若民间杜撰,只会小家子气,只会按照他们内心的想法去杜撰。”

  “正所谓,防民之口甚于防川。堵不如疏。”

  “既然被编排故事这一最终结果逃避不掉,那我们为什么不改变其中的过程?”

  “哦?”乾隆皇帝眼眸微微一亮,他像是抓住了什么重点。

  “你的意思是……”

  “与其让民间按照他们的心意杜撰朕的事迹,倒不如朕亲自出手?”

  和珅微微一笑。

  “是也。”

  “如此一来想要编什么故事供民间消遣,岂不是陛下轻易就可以决断?”

  “那陛下想把自己安排成什么形象,岂不就是一句话的事儿?”

  接连的反问问到了乾隆心坎里。

  “好。”

  “就依爱卿所言!”

  “朕命你私下招募文人骚客,编写有关朕的事迹,什么内容不重要,但朕的形象一定要正面。”

  “加之大肆刊发,以低价销往全国!”和珅眼中闪光。

  好机会啊!

  此举乃是奉旨行事,且旷日持久,和当年魏忠贤奉旨寻找三足金蟾有异曲同工之妙啊。

  虽是低价刊发,但这可是皇差,其中的利润不可计量啊!

  但他还是建议道:“皇,天下臣民愚钝,识字者不足十之一二,刊印书册虽能够防止文人杜撰,但民间仍是会议论。”

  “依奴才之见,要多管齐下,不止要刊印书册,更是要编排故事,培养一些听命于皇家的说书先生,将陛下事迹宣往全国才是。”

  “方才刊印书册可以堵住那些文人墨客的嘴,说书先生才能堵住普天万民的嘴啊。”

  康熙眼神流转。

  冷声道:“不必如此。”

  “只要文人管住自己的嘴,没有典籍流传后世,后世人又如何编排朕?”

  “那些流民草寇,不足为虑。”

  和珅深深地叹了一口气。

  陛下还是考虑不深。

  读书人终究是少数,天下的普罗大众依然是农民。

  而农民,不通教化,方才的政策,根本影响不到农民。

  他们听风就是雨,依然会根据自己的想象编排皇的事迹,口口相传,直到传为神话。

  后世也一定会有好事的读书人,将之整理。

  相比那些官方编纂的故事,肯定是出自民间的故事更加吸引民间人。

  流传程度是宫廷出本拍马不及的。

  如果不能教化万民,以滚滚大势压住农民之口,当今所做的一切,都会是徒劳。

  水可载舟亦可覆舟,陛下根本没有认识到普天万民的力量。

  ……

  【滚滚长江东逝水,浪花淘尽英雄。】

  【古代帝王,千古功过由在下评说。】

  【文王在位时,有功无过!】

  【他一生并不顺遂,被囚禁,甚至差点被杀,但他的文治武功,不在任何帝王之下。】

  【他礼贤下士,广纳人才,开疆拓土。】

  【他完善易经,制定周礼,为未来的统治打下坚定地基础。】

  【有贤德先祖开创基业,下有圣明武王继承遗愿,完成他未尽事业。】

  【他是抱憾而死,但他并没遗憾存世。】

  【终其一生,百姓安居乐业,疆域扩展,治下平民安定。】

  【八百年大周王朝因他而盛。】

  【这在历史,是第一长寿王朝!】

  【最终评定:明君圣人!】

  “文王的确配得这个称呼。”

  “周文王这一生也挺惨的,虽然出身高贵,衣食无忧,但毕竟也是被囚禁许久,差点就被斩首的囚徒。”

  “要不是割让土地,加之重金贿赂费仲尤浑那俩绝世大奸臣,估计就死在牢狱之中了。”

  “别管怎么说,人家是最后的胜利者,割让土地也是割给了宗主国,最后也成功收回来了,并没有让国土外流,这算不得错,算不得黑点。”

  “明君圣人啊,千古难出一个。”

  “大周也是传奇朝代了,不说那八百年国祚的离谱程度,就是说开国与灭国之人,都很离谱。”

  “开国,是千古一见的圣人,周文王;灭国者,也是千古一帝,秦始皇。”

  “以圣人而兴,以圣人而败,当真是传奇朝代。”

  中秋佳节&国庆亲情回馈!充100赠500VIP点券!

  (活动时间:9月29日到10月6日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bqsge.cc。笔趣书阁手机版:https://m.bqsge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